- · 《科学与社会》期刊栏目[04/09]
- · 《科学与社会》数据库收[04/09]
- · 《科学与社会》投稿方式[04/09]
- · 科学与社会版面费是多少[04/09]
打通科技治理与生物安全治理的边界中国生物安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科学技术—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生物安全治理对于维护公众生命健康、维系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起着关键性作用。2019 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
1 科学技术—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生物安全治理对于维护公众生命健康、维系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起着关键性作用。2019 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从而将生物安全议题纳入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讨论置于公众的视野之中。2020年2月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①新华社.习近平: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2020-02-14].http:///politics/leaders/2020-02/14/c_.htm.。当前,中国的立法机构正大力推进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
但是,由于涉及生物安全的典型议题,包括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与动植物疫情、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实验室安全、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微生物耐药、防范生物恐怖袭击与防御生物武器威胁等,不仅与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因素有关,同时也与新兴生物技术出现带来的各种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有关。因此,生物安全与当代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1)生物安全治理需要科技体制的有效支撑。由于涉及各种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知识,生物安全的实现离不开具有高度专业性知识的科研人员参与,需要科技界提供专业性建议、研发相应设备装备,以及提供相应解决方案。故而,生物安全治理对科学技术有着较高的依赖程度,需要来自科技体制的有效支撑。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科技能力,直接决定了生物安全治理能否有效地实现其既定目标。
(2)生物安全越来越多地受到新兴生物技术发展的影响。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物技术的进步,在某种意义上增加了整个社会面临生物风险(biorisk)的可能。例如:抗生素的滥用,加快了耐药细菌的出现,降低了人类应对疾病时诊疗手段的有效性;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除了因技术不完善导致意外事故外,基因编辑技术自身对于动物、植物乃至人类基因的多样性也具有潜在的威胁;其他生物技术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利用生物技术从事危害社会活动的成本。总之,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种种不可预知的后果,为生物安全治理增添了新的、亟待解决的议题。
正是由于上述 2 个方面情况的存在,使得围绕生物安全治理的制度设计需要将科学技术本身作为一个复杂变量考虑进来——如何发挥当代科学技术在生物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新兴生物技术及其他高技术风险,如何根据生物安全治理的需要重新审视科技治理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生物安全相关概念的内涵,基于文献情报数据对国际生物安全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然后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分析了当前中国生物安全研究的差距和不足,阐述了科学技术支撑生物安全治理的制度逻辑,最后提出了打通科技治理与生物安全治理边界的相应改进方向。
2 科学研究支撑生物安全治理—基于文献情报数据
在国际学术语境中,生物安全实际属于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与中文“生物安全”对应的英文概念有 2 个—— biosafety 和 biosecurity[1],它们的概念有所重叠,也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其中,biosafety 更多是指“确保研究实践,防止实验室事故对研究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造成感染性病原体暴露的风险”,更针对由“偶发性事故”(accidental)所带来的问题,如动植物与人类疫情、实验室安全等。而 biosecurity 则更多地针对“将生物信息及生物材料用于恶意目的行为”,更强调利用生命科学技术及其他高科技手段,“有目的地”(deliberate)进行造成生物风险的行为,如研发生物武器从事恐怖袭击,以及进行生物战争等[2]。在这个意义上,生物安全则要致力于使研究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生物知识技术和产品的恶意利用[3]。
与生物安全的概念相对应,“生物安全治理”(biosecurity governance)尽管更多地从 biosecurity 的意义上出发,指“系统性地预防或阻止滥用生物科学技术的行为”,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同时囊括了 biosafety 和 biosecurity 的含义。具体来说,它包含 2个方面内容:①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即解决由“病原体”(pathogens)或“毒素”(toxins)等生物因素所带来的意外或非意外性风险;② “两用研究”(dual research),即通过研究如何恶意地利用相关知识、技能和技术,进而针对性地形成防范这种恶意利用的知识[4]。
文章来源:《科学与社会》 网址: http://www.kxysh.cn/qikandaodu/2021/0707/939.html
上一篇:江苏科技信息征稿启事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观的自觉探索再读贝尔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