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当地震来临,我们该如何科学避震?

来源:科学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3 02: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唐山、汶川等大地震让人谈“震”色变。 但凡提起地震避险,有一种方法不得不说,那就是所谓“生命三角”避震法。这个避震方法传播范围广,知晓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唐山、汶川等大地震让人谈“震”色变。

但凡提起地震避险,有一种方法不得不说,那就是所谓“生命三角”避震法。这个避震方法传播范围广,知晓率高。当然也有不少反驳这种说法的人士,呼吁坚持“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避险方法。那么地震发生时,我们如何才能第一时间科学避震?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生命三角”以及“生命三角”的局限性。

何为“生命三角”?

“生命三角”是国际救援者道格·库普于1985年提出的避震理论——他认为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的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被称作的“生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为什么说“生命三角”不是神话?

“生命三角”理论是道格·库普在总结自身地震灾难救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还于1996年尝试通过一个楼房爆破实验来验证该理论。但是,该楼房爆破实验的严谨性受到多方质疑。

其一:爆破楼房实验无法模拟真实的地震环境

“生命三角”理论最致命的一点在于,它把炸药爆破导致的房屋倒塌等同于地震中可能出现的房屋倒塌。但真实的地震给房屋造成的破坏却并非如此。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可能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

坍塌也分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等多种。所以,尽管观察地震造成的废墟,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位置上确实存在类似的“三角空间”,但地震发生时,人们无法预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也就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

其二:以倚靠物不移动为假定前提

“生命三角”避震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就是“倚靠物”是不移动的,或者说倚靠物的位置是可控的。按照道格的说法,避震位置应该在桌子边上,因为桌子和倒塌的楼板可形成三角空间。这里桌子的位置必然是不发生移动或者是可控的。否则桌子移动了,人还待在原地,自然不会产生有效保护。

在日本,就曾有过地震时人被弹飞起来的冰箱砸伤的案例。所以,在地震烈度比较高的地区,房间内物体移动的随机性使得“生命三角”的形成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地震发生时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呢?敲黑板,划重点啦!

当地震来临,我们该如何科学避震?

室内就近躲起来

震动不停别出来

熟悉环境好避险

安全空间躲危险

文章来源:《科学与社会》 网址: http://www.kxysh.cn/zonghexinwen/2021/0513/612.html



上一篇:备孕科学补充叶酸全攻略
下一篇:山西连续2天发生地震!科学避震快来get!

科学与社会投稿 | 科学与社会编辑部| 科学与社会版面费 | 科学与社会论文发表 | 科学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科学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