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与社会》期刊栏目[04/09]
- · 《科学与社会》数据库收[04/09]
- · 《科学与社会》投稿方式[04/09]
- · 科学与社会版面费是多少[04/09]
当地震来临,我们该如何科学避震?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唐山、汶川等大地震让人谈“震”色变。 但凡提起地震避险,有一种方法不得不说,那就是所谓“生命三角”避震法。这个避震方法传播范围广,知晓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唐山、汶川等大地震让人谈“震”色变。
但凡提起地震避险,有一种方法不得不说,那就是所谓“生命三角”避震法。这个避震方法传播范围广,知晓率高。当然也有不少反驳这种说法的人士,呼吁坚持“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避险方法。那么地震发生时,我们如何才能第一时间科学避震?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生命三角”以及“生命三角”的局限性。
何为“生命三角”?
“生命三角”是国际救援者道格·库普于1985年提出的避震理论——他认为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的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被称作的“生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为什么说“生命三角”不是神话?
“生命三角”理论是道格·库普在总结自身地震灾难救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还于1996年尝试通过一个楼房爆破实验来验证该理论。但是,该楼房爆破实验的严谨性受到多方质疑。
其一:爆破楼房实验无法模拟真实的地震环境
“生命三角”理论最致命的一点在于,它把炸药爆破导致的房屋倒塌等同于地震中可能出现的房屋倒塌。但真实的地震给房屋造成的破坏却并非如此。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可能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
坍塌也分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等多种。所以,尽管观察地震造成的废墟,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位置上确实存在类似的“三角空间”,但地震发生时,人们无法预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也就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
其二:以倚靠物不移动为假定前提
“生命三角”避震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就是“倚靠物”是不移动的,或者说倚靠物的位置是可控的。按照道格的说法,避震位置应该在桌子边上,因为桌子和倒塌的楼板可形成三角空间。这里桌子的位置必然是不发生移动或者是可控的。否则桌子移动了,人还待在原地,自然不会产生有效保护。
在日本,就曾有过地震时人被弹飞起来的冰箱砸伤的案例。所以,在地震烈度比较高的地区,房间内物体移动的随机性使得“生命三角”的形成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地震发生时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呢?敲黑板,划重点啦!
当地震来临,我们该如何科学避震?
室内就近躲起来
震动不停别出来
熟悉环境好避险
安全空间躲危险
文章来源:《科学与社会》 网址: http://www.kxysh.cn/zonghexinwen/2021/0513/612.html
上一篇:备孕科学补充叶酸全攻略
下一篇:山西连续2天发生地震!科学避震快来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