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与社会》期刊栏目[04/09]
- · 《科学与社会》数据库收[04/09]
- · 《科学与社会》投稿方式[04/09]
- · 科学与社会版面费是多少[04/09]
被誉为中国“爱因斯坦”的刘敦钰:追求科学真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提到偏执,在大多数人眼中是性格的缺陷,但是对于学者来说,要想成事,就是要有坚定的意志,九头牛都拉不会的劲头,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 刘敦钰,男,1962年出生于广西
提到偏执,在大多数人眼中是性格的缺陷,但是对于学者来说,要想成事,就是要有坚定的意志,九头牛都拉不会的劲头,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
刘敦钰,男,1962年出生于广西博白县。
他是一位独立的、自由的科学研究者。
1979年,那是刘敦钰读高中的时候,在他学习“光的本性”这一章时,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让他感到困惑,那就是“光的根源是什么?”从那时起,这个问题仿佛把他带到了一个物理孤岛,他独自一人在那里徘徊和思索。
到了1986年,刘敦钰读了一本《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小册子(尤广建编著,新时代出版社出版,1985年),那时,他第一次知道“以太”曾被认为是光的介质,但于1881年这个理论却被迈克耳孙-莫雷的实验判了极刑,后来爱因斯坦给予了肯定,并在建立相对论时放弃了“以太”存在的必要,从此,在物理学研究中人们都回避“以太”这种介质。
由于在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太强大了,所以,如果谁再设想出这样一种“以太”的存在那是很可笑的。由此,又有另一个问题让刘敦钰感到困惑,那就是“光的介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又仿佛把他带到了另一个物理新大陆,他又是独自一人在那里苦苦思索和努力探寻。
图|爱丁顿拍摄的日食照片之一,后来出现在 1920 年发表的论文中(来源:Wikipedia)
刘敦钰是一个偏执狂,是追求科学真理的偏执狂。为了寻找自然的“终极真理”,他在物理学的大门外,独自一人默默地沉思了二十年。
刘敦钰是一位独航者。在那茫茫的物理海洋中航行,虽然,他找不到同行者,并遇到了许多困难,尽管只有他一人孤军作战,但是,他从来都没有失去信心和希望,坚信前方就是自己想要到达的彼岸,所以每次困难都能顺利战胜。
为了寻找自然的终极解释,刘敦钰思索了20年,闭关研究了3年多,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于是在2003年,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部专著,书名为《寻找自然的终极解释——自然的超统一性原理》。
这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基本概念的论述和假设、基本统一论、宇宙统一论。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的论述和假设。
从研究真空开始,证明“以太”是可能存在的,所以使“以太”复活了,困扰物理界100多年的“以太”问题,也终于得到了解决,还找到了“以太”的微观结构,提出以太是宇宙的本原。由此,提出了“暗子、光子和反光子是三种本原基本粒子”的假设。还假定:暗子的反粒子是它自身,它具有质量,没有波动性;光子偶素由光子和反光子组成,它们互为反粒子,没有质量,也没有波动性;波动光子是由光子与反光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波动光子通常简称为光,也就是光量子理论所指的光子(能量子),为了将上述假设的不具有波动性的光子区别开来,故称波动光子。波动光子的所有性质与光量子理论所指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光子(能量子)的性质相同。
第二部分——基本统一论。由量子引力理论、量子弱力理论、量子电磁理论、量子强力理论和超统一理论组成。
(3)在量子电磁理论中,发现了电的根源:电是光子偶素极化的结果,即:电是由光子偶素极化而来的光子和反光子产生的,光子显负电性,电量为一个元电荷,反光子显正电性,电量也为一个元电荷。基本电荷的载电体是具有质量的电子,带电体能够束缚量子电荷,使电荷能在自由空间中独立运动。发现了极化的光子偶素是电磁场的微观介质。也发现了“单极电场线具有螺旋量子结构”,即:负电荷的电场线为左螺旋量子结构,正电荷的电场线为右螺旋量子结构。由此,揭示了磁的根源:磁是电荷自旋或电场(单极)旋转运动的结果。在量子电磁理论中,揭示光的本质:“狭义上的光”所指的应该只是波动光子;“广义上的光” 所指的应该是由波动光子和电磁波组成的。根据电磁相互作用的本质和电阻率定律以及量子力学理论,建立了“简并相超导理论”(或称“简并态超导理论”)。这一理论,几乎可以解释目前已发现的所有超导现象。应用这一理论,还解释了木星和土星地磁场的反向现象(这是未解的科学之谜)。根据磁的根源和镜像对称原理,发现原子结构的真实物理意义并非量子力学所认为的那样:是偶然性的,而应该是必然性的。
文章来源:《科学与社会》 网址: http://www.kxysh.cn/zonghexinwen/2021/0518/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