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与社会》期刊栏目[04/09]
- · 《科学与社会》数据库收[04/09]
- · 《科学与社会》投稿方式[04/09]
- · 科学与社会版面费是多少[04/09]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科学无国界 科学家有祖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很多观众都在说老一辈海归科学家在科学家报国故事展板前仔细观看。本报记者孙亚辉摄 展区尽头是一面红墙,上面有100名科学家的入党申请书。本报记者孙亚辉摄 美国科学技术协会
很多观众都在说老一辈海归科学家在科学家报国故事展板前仔细观看。本报记者孙亚辉摄
展区尽头是一面红墙,上面有100名科学家的入党申请书。本报记者孙亚辉摄
美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员签名书。本报记者孙亚辉摄
给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领衔的留美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我们站起来了,回去了,回去了快对了!祖国在等着我们!”
1949年底,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率先起草出版了这本《给在美国留学的学生的一封公开信”。读起来依然充满激情和激情。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心向党、自强自立——党的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览上,有260多张图片和190组实物。讲述了180多位科学家的故事,凝固了珍贵的历史瞬间。其中,有不少归国科学家回国参与新中国建设。展品一一诉说着老一辈海归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志向。
“祖国需要你”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种废物待发展各类产业有待促进 为快速开展国家建设,中共中央发出号召留学生回国参与建设。在国家政策的鼓舞下,在进步团体的推动下,在爱国情绪的驱使下,留学生陆续回国,掀起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海归潮。这些海归是中国的教育、国防、科技和外交。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家在中国。”中国著名火箭导弹科学家钱学森的这番话,吸引了很多人。展览现场的观众被感动了。
“祖国需要你!”面对国家的号召,“两弹之父”邓家贤、钱学森、郭永怀、程开嘉、气象学家叶都征、“地球科学大师”涂光驰、微生物生物化学家沉善炯、空气动力学家罗世军,“中国核物理学研究先驱“赵忠尧……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毅然回国,在各个领域投身于新中国的创建和建设。主题展上首次展出了1950年代归来的留学生亲笔签名的明信片,见证了这段史诗般的悲惨时光。
在主题展上,记者在青海221基地看到了邓家贤穿的一件棉衣。衣服上露出许多线头和棉絮。这件深蓝色棉袄仿佛将观众带回了当年的茫茫戈壁,想象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时的情景。
“我有一颗红心,永远跟随党”
展区尽头,100科学家入党 申请的红墙引得不少观众驻足。仔细阅读申请表,有的纸面发黄,有的可以看到字句间修改的痕迹。每一篇文章都是真诚的,真诚的。
“我回国三年来接受党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党的伟大,党正在实现伟大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而奋斗,忠于党的事业。”钱学森写道。
“作为一个受党培养20多年的知识分子,我有一颗永远追随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红心一辈子。”中国材料科学先驱石昌旭写道。
“只有坚决有效地进行改革,才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科研机构也是如此,只有勇于前进,不畏艰难险阻,不懈努力,为不断产出好成绩和优秀人才,不断创造新生产力,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科技走向世界前沿。”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贝时璋写道。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清理了旧中国的污泥泥水,发展了工农业,很多过去进口的东西现在都可以自己生产了。这一切都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在自己心目中的威信,深刻感受到了党的话很重要,真诚地为党的利益而战。人民。”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先驱之一郑哲民写道。
……
科学不知道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红墙上的字句背后,是科学家精神的共同思想内核,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持”
展览中,从科技救国,振兴国家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时代在变,没有变的是一代又一代海归科学家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坚定不移,不断奋斗。< /div>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柱。”怀金培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目标,科技工作者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重任。时代,并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之前进行创新。他们以科学家的精神,锻造了新时代的民族脊梁,在祖国的大地上写下了论文,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洒下了汗水。
文章来源:《科学与社会》 网址: http://www.kxysh.cn/zonghexinwen/2021/0803/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