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最牛愤青教授郑强:大骂媚外!科学无国界,那中国

来源:科学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09 11:3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百年前,鲁迅先生曾写下这样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今日之时,我们在这个社会也听到了同样壮阔的声音。

一般来说,我们提起知名大学的教授,都觉得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尤其是那些有真材实料的学者,更容易让普通人带着敬畏之心。

但如果有这样一位学者:

明明是工科博士、浙大教授、“长江学者”,手头拥有上百篇含金量高的论文,但却到处跑到大学、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里演讲。演讲就算了,他还用语直接,气愤时偶尔还会爆句粗话,也不会安分坐着,眉飞色舞,手势动作不停,情绪激动时眉头皱起,双眼怒睁,一副怼天怼地的架势。

你会怎样想?

他是郑强,如果在近几年网络发达的年代里,他绝对能算得上是一个“网红教授”。他严肃的学者身份与犀利大胆的演讲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对历来学界提倡的“科学无国界”的观点大加批驳:“谁培养的没国界?老百姓!中国老百姓把你培养了,不是美国人培养的!你说没国界!培养完了你们都到美国去了,那中国谁来建设?”

他在某高校大学军训开幕式上说:“美国人不怕中国人培养博士,怕的是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像解放军指战员那样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他在衡水中学讲座上怒骂3000名中学校长:“你们这些人身为校长,不去关注祖国英雄,把商人、明星的头像挂满校园,孩子们迟早毁在你们手上。”

他看到竟有空姐的研究生专业,直接吐槽:“空姐有必要招研究生吗,培养人才去天上推车倒水?”

他言辞激动,揭开国耻与历史伤疤:“你每年应该在那个坟前,在我们那个遇难的墙前面磕头啊!把这磕出血来,日本人就知道中国人没有忘记以前受到的日本的侵略!”

他在民族产业问题上说:“二战后奔驰和丰田就该灭了,但是这两个国家的民族舍不得,节衣缩食地买自己的车,(奔驰和丰田)是这些民族用钱堆出来的。你越不买,国产车越得不到资金的周转,技术越得不到提升,他怎么可以跟外国竞争呢?自己的民族工业连自己的民族民众都不支持,它会发展吗?”

他谈到国家,吼道:“中国的大学生不要跟我傻到这种程度,连美国都羡慕30年(中国发展速度)怎么就这么冒着,一直不下来?你为啥不羡慕?为啥人家看得都羡慕,你还在说这个国家不好要改一改。”

在2005年到2012年这几年间,是郑强演讲最活跃的时间段,他在全国各个高校的演讲视频被一些人搬运到视频网站上,迅速引起广泛传播,每次演讲短则一小时,长的能有四五小时,然而底下的人却都兴致盎然。

在搜索引擎上搜索郑强演讲,能出现上千条搜索结果,破十万、百万的不在少数。早在2009年,他的《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这则视频里,仅优酷播放量达到15万次,后又被凤凰网、新浪网等多家知名媒体引用上万次;他在一场大学4小时讲座中,爆发掌声150余次,笑声50余次......

情绪强烈、用词大胆、针砭时弊,在这些涉及中国教育和民族问题的尖锐发问与锋利指向的言论中,郑强火了。高调、张狂,“中国最牛愤青教授”,是网民给他的称号。

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教授,郑强的讲座和演讲的主题大多不是围绕学术问题,而是频繁提到“爱国”“教育”两个主题。

但有关郑强本人的争议一直不断。

有人反驳他,你大谈教育,说这不对那不对,却没提出个方案,自己的儿子中学时还被多次退学;

有人质疑他,一个高校教授,不沉下心来做学术,到处高调做演讲,有表演型人格,把自己炒得像三流老师;

有人讽刺他,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像个愣头青,说话十分粗暴,观点过于偏激,有失偏颇,经不起推敲。

然而,在这些背后的故事是:他的两个儿子分别被川大和复旦大学录取;他的学术工作没有被搁置,百科就能告诉你一长串他的学术成果。而至于那些大胆言论,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郑强出生在重庆,在四川读了几年书,他说川渝文化赋予了他一种“敢挑战、敢担当、敢负责任”的性格,身上也带着重庆人身上那种豪气、霸气和“匪气”。

文章来源:《科学与社会》 网址: http://www.kxysh.cn/zonghexinwen/2021/0809/1118.html



上一篇:避免技术焦虑 以社会视野看网游
下一篇:古代女子“守宫砂”是啥玩意?科学依据存疑,

科学与社会投稿 | 科学与社会编辑部| 科学与社会版面费 | 科学与社会论文发表 | 科学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科学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