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多维度布局“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升科

来源:科学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13 10:0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1年底,中国气象局发布《“十四五”中国气象局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规划》,此前还发布了加强气候变化工作方案。今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发布第六次评估第二和第三

2021年底,中国气象局发布《“十四五”中国气象局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规划》,此前还发布了加强气候变化工作方案。今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发布第六次评估第二和第三工作组报告及综合报告。

“十四五”时期,我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哪些新挑战?气象部门需要从哪些关键点突破?如何促进原始创新,融入全球行动?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袁佳双近日接受中国气象报记者专访,对此进行解析。

:与五年前相比,“十四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有何不同?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气象局建设高质量气象现代化的攻坚期。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形势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着新挑战。首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形势更加复杂。其次,气候变化正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政治、经济与社会安全。2020年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413ppm,为近200万年以来最高,21世纪前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高出0.99℃,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再次,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全球公共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冲击,面对新的风险,如何化解危机、统筹好社会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为新挑战。

:当前,气象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经打下哪些基础,有哪些优势,还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

:长期以来,中国气象局在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等机理研究、全球和区域气候系统模式开发、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气候系统模式研发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可比,深度参与IPCC评估进程。建立公报体系,发布权威数据。同时积极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总体部署,为气候变化内政外交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保障国家气候安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新形势,面对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我们在发挥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科技支撑作用、应对极端灾害、科技创新、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数据与基础理论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围绕“打地基”,气象部门有哪些重点考虑?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实现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要深化对气候系统多圈层、多时间尺度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机理认识,发展高分辨率多圈层耦合的地球系统模式和精细化区域气候模式,进行自然气候系统模式与能源社会经济模型的双向耦合和定量风险评估,实现一批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理论和技术突破。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建成一批科技-业务-服务创新平台,发展中国多模式集合气候预测预估系统,提升年代际气候预测与气候变化预估能力,建设国家气候变化风险早期预警平台,形成多元化的气候服务体系和气候服务品牌,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夯实科技基础。

“十四五”时期,我们还要形成科学治理和应用的系列支撑方案,围绕《巴黎协定》实施、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IPCC开展科学评估、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等重大需求,形成政策建议和支撑方案,整体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支撑能力。

:“十四五”时期,气象领域哪些科技创新或应用的发展有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力支撑?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突破核心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课题。基于此,“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的交叉融合与自主研发,促进原始创新。

首先,对气候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深化对气候系统多圈层、多时间尺度相互作用及其对中国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影响过程和机理的认识。开展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研究,揭示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等人为因素在中国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变化中的相对影响。加强青藏高原冰冻圈气候变化影响与效应研究,评估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与之相互作用关系。这些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可深化对气候变化科学事实的认知,支撑我国双碳目标的实施以及温室气体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文章来源:《科学与社会》 网址: http://www.kxysh.cn/zonghexinwen/2022/0113/1573.html



上一篇:科学把握新时代食品安全的新特征 “科技+”推动
下一篇:庆北大学-韩国考古人类学专业对多样社会文化提

科学与社会投稿 | 科学与社会编辑部| 科学与社会版面费 | 科学与社会论文发表 | 科学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科学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