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科学的形象

来源:科学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26 10: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正确认知和理解科学 从本质上看,科学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知识体系,其内部不断地进行着动态的自我反思、修正、调整、扬弃和更新。从功能上看,科学是有限度的,既不能将科学

正确认知和理解科学

从本质上看,科学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知识体系,其内部不断地进行着动态的自我反思、修正、调整、扬弃和更新。从功能上看,科学是有限度的,既不能将科学视为解决问题的万能灵药,也不能将科学仅视为带来破坏的洪水猛兽。

唯科学主义无视科学的有限性,从而陷入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反科学主义恣意夸大科学的有限性,从而陷入对科学的恣意攻击和否定。从发展和传播过程看,科学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思想范畴,而是一个与人类社会、经济、宗教和文化等外部因素之间发生着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动态过程。特别是科学研究和传播担负着人类永续发展的使命,其目的是要造福人类、促进永续发展。然而,科学造福人类是有条件的,从如下分析过程可以看到。

图源:baidu.com

命题1:停止一切科学研究和传播意味着人类发展的停滞。

证明:因为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是靠科技进步推动的,因此停止一切科学研究和传播意味着科学技术进步终止,也因此意味着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推论1:放弃科学和一切科学研究和传播意味着人类屈服于自然力,只能被动接受自然界的安排。

推论2:离开科学,人类不可能永续发展,必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毁于自然力。

命题2:科学研究和传播能够降低人类生存的风险,但是这是有条件的,必要条件是科学研究的成果不被滥用。

由此,我们应正确认知和理解科学的本质、功能和其发展与传播过程,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怀疑、抵制和否定科学认知模式和方法。历史证明,科学认知模式和方法已经发挥了并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还原真实科学形象,正确看待科学

传统科学观给人们留下的科学形象是简单的、平面化的,科学倾向于研究自然、非人的方面。随着制约和阻碍科学传播的社会文化思潮的冲击,使得科学形象越来越直观化、立体化和多元化,迫使人们更新和丰富科学形象。通过对科学本身的反思可以发现,科学不应是传统所指认的单一的、一元的和非人的形象,而是两种相互交替的科学形象:一种是温伯格阐述的科学形象,即大多数职业科学家的自我形象。这种形象是现代科学中一种深入自信的表现;另一种是尼采阐述的科学形象,即不能超越界限的自然科学的形象。

第一种科学形象是近代以来科学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形象,而第二种形象是自18 -19 世纪以来反科学透镜中的科学平庸、损美、败德和无人性等“他者”的形象。莫兰的总结可以看作是对上述两种科学形象本质和关系的进一步阐发。在他看来,科学知识的前所未有的进步与无知的多样形式的进展相关联;科学造福方面的进展与它有害的或甚至致死的方面的进展相关联;科学力量的日益增长与科学家们在控制这种力量方面的日益增长的无能相关联。正是科学的第二种形象的出现,使得公众对科学的认知走向极端,比如他们认为科学是危险的,因为科学家主张价值中立,所以他们是不负责任的;科学家使用一种特权知识模式会出不合适的观点。有些公众甚至激进地提出,科学与生活真正关注的事情无关,它是疏远的、无聊的。

针对科学形象的本质和特点,卡拉柯夫概括了自近代以来大众对科学持有的两种基本态度:一种是对知识和驾驭自然的力量有一种强烈的爱好;另一种是拒斥科学,这种拒斥要么基于科学对发现真理将会是无能为力的认识,反之则基于一种对科学过度有效性的恐惧,由此,可以将他的概括简单理解为崇尚、信仰科学和拒斥、否定科学。

2000 年年初,奥格瓦更为具体地分析了公众对待科学的三种基本态度:第一种态度是指一个人是否理解科学(区分为具备科学素养与科盲);第二种态度表明一个更感性、主观的方面,是指一个人是否支持科学(区分为唯科学和反科学);第三种态度是应对意识形态信念提出来的,即科学知识是在任何语境中被运用的唯一有效的知识形式。这种信念通常被为“科学主义”,也就是科学被认为是超过所有其他知识形式的特权知识(区分为唯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他坚持认为,人们对科学的立场受他们怎样选择如上三种态度的影响。奥格瓦的划分建构了公众如何对待科学的一个简化框架。

文章来源:《科学与社会》 网址: http://www.kxysh.cn/zonghexinwen/2022/0126/1635.html



上一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财政就是观
下一篇:心脏不好有哪些信号?这几点助你科学护心!

科学与社会投稿 | 科学与社会编辑部| 科学与社会版面费 | 科学与社会论文发表 | 科学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科学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