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饶海教授:科学的品味和追求

来源:科学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31 02:4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饶毅科学 科学的品味和追求 这马大/芝麻大的世界从来不缺“大师”,有的文章像流水“哗啦啦”滴来。与他们“相形见绌”的是Lee Hartwell ,发滴文章产量不算多,研究论文大概

来源:饶毅科学

科学的品味和追求

这马大/芝麻大的世界从来不缺“大师”,有的文章像流水“哗啦啦”滴来。与他们“相形见绌”的是Lee Hartwell ,发滴文章产量不算多,研究论文大概只有100篇左右,却不乏篇经典,即使是发在“影响因子”不高的杂志(比如Genetics)。

Lee Hartwell的重要工作是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遗传系做的,以小小的酵母菌带来了对细胞生长、致癌机理的原理性突破;后来做过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领导,现在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做biomarker 和biosensor方面工作,并着重、关注对学生的科学教育,社会的医疗健康问题。

Lee Hartwell中学时期误入歧途,是洛杉矶街头的“混混”,因此升大学时只进入了当地的社区学院,但浪子回头金不换,迷途知返,大二就因为成绩优秀转到加州理工学院,本来是准备学时髦的物理,但弃暗投明对生物发生了兴趣;之后拿到MIT的博士,研究细菌方面。他的第一个教职是在刚建的加州大学Irvine分校,实验室一开始是用病毒做癌症研究,但意识到当时的局限,改弦更张用单细胞生物酵母菌做,并因此50多年前跳槽到华盛顿大学,开始做大规模筛选,早期的筛选开始是在37度的warm room(热锅)里的显微镜下做的,找对温度敏感的突变, 1970年左右第一个找到了一大批的控制细胞生长周期的cdc基因,并进行分类、排序,在cell cycle control & checkpoint regulation上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其工作对细胞生长、周期调控和癌症发生发展的理解认识贡献极大,说开天辟地也不为过。但在当时有相当一段时间,在西雅图之外,他的工作不被人重视。他的一个学生在加州理工给过一次讲座,最后说他们的酵母菌的发现对人的细胞生长机理应该也有帮助,引发的是哄堂大笑,哄堂大笑,哄堂大笑。之后80,90年代对各种细胞生长的分子机理有了解后,发现相似的机理,Lee Hartwell的工作重要性才体现出来,得Nobel奖只是时间问题。他所里后来每到发奖前夜,都派个秘书在家里电脑上网,半夜不停的刷新看他有无得奖。2001年终得Nobel奖,秘书也可睡个安稳觉了。

Hartwell实验室多年来一直“很小”,只有~6人,博士后全是从名实验室读的博士。个个都很能干。Hartwell的哲学是人不用多,精兵就可,人多了反而搞不好,也是浪费。面试博士后的时候,还会“临时”起意要求不用电脑讲以前的工作,就在黑板上写划,包括实验数据及图片。他实验室的课题一向风险大,周期长。博士后出来找工作,以文章看也许可以更好,他倒可能不以为意,当年自己起步一般但也打下了天下。 他最出色的学生可能是Douglas Koshland, 后来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和Howard Hughes investigator。

有人问过他一个很多人想问的问题:为什么他发现了那么多的cdc基因后,把底打牢后,没接着多分析下去?很多实验室做了后续工作,发了无数篇Nature, Science, Cell。 Hartwell自己实验室后来更多的是做不同的方向:checkpoint control & pheromone response, Hartwell 笑道:“为什么我要去做? 别人可以做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实验室很小,文章不算多,特别是与他的地位相比,但多篇经典。

生命科学里很多时候,按套路、公式可以做得顺风顺水,甚至得大奖的也不在少数;真正聪明的极少,自命不凡的却很多。

研究生的时候最为佩服的是遗传学家Kim Nasmyth,现在佩服的有生物化学家Rapoport,原因很简单,读他们的文章,往往会觉得很精妙,

可以去挑战这样的问题!

可以有这样的设计!

可以有这样的方法!

“Why should I do it? Others can do it” “Why should I do it? Others can do it” “Why should I do it? Others can do it”绕梁三日。。。。。。

文章来源:《科学与社会》 网址: http://www.kxysh.cn/zonghexinwen/2022/0131/1653.html



上一篇:清末女科学王贞仪死后在西方火了200余年,国人
下一篇:校园新星|宋骋骏:科幻,就是科学现实和人文

科学与社会投稿 | 科学与社会编辑部| 科学与社会版面费 | 科学与社会论文发表 | 科学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科学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